從日據時代開始爬山,台灣高山他都摸得一清二楚,「百岳」就是他挑選訂定的。民國六十四年五月二十日,中雪山發生山難,當傳出罹難者是「四大天王」之一的林文安時.登山界沒有人能夠相信這個事實。
即使如今事隔二十年,林文安的登山摯友、另一位山界天王蔡景璋提起來,仍不免要傷心搖頭:「他死得太冤枉了!」
蔡景璋的嘆息,不僅是因為林文安這樣一位縱橫百岳的登山高手,竟然栽在小小的中雪山上,更為的是台灣登山界痛失了一位「奇才」。
說林文安是山界奇才,一點也不誇張,他從日據時代開始爬山,對整個台灣高山瞭若指掌,五岳、三尖、四湖、摩天十峻、五橫、七縱等各高山路徑與沿途狀 況,林文安都摸得一清二楚,國外的登山團體到台灣,常常指名要他帶隊,因為只有他能回答出來別人指出的每一座山的名字,以及每一條路的通向,也因此有人稱他為「登山字典」。
林文安是軍師型的人物,台灣登山界早期大部分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路線圖與資料,都是出於他的手中,而幾乎每一次大型活動的探路與策畫工作,也都是由他擔任,聞名國際的民國六十年「中央山脈大縱走」活動,就是林文安周密計畫兩年的成果。
台灣知名的「百岳」,就是由林文安所挑選訂定的,他花好幾十年時間,把台灣所有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兩百多座都登遍,再從其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一百座, 並旦反覆探勘審定,才決定下來。「百岳」成為日後台灣登山人士的一項指標,而之後成立的「百岳俱樂部」,林文安毫無異議的被推舉為首屆主任委員。
林文安擅於繪圖,據說,他每登一座山之前,一定先畫好稜脈圖,按照地形圖上的等高線計算出每座山峰的高度與落差,即使從未走過的路線,他也能根據各種資料與地圖,一點一點地計算出來;這些高山繪圖與計畫,可以說是台灣登山界最珍貴的資料,也是林文安對登山界最大的貢獻。
被蔡景璋稱為「和尚」的林文安,光頭、瘦小,可以說貌不驚人,但是一到山裡就能知道他的厲害,他的耐力與體力,在登山界有口皆碑。在山裡,兩三天沒水喝、沒東西喝,林文安都能忍受,當大家累得半死在休息時,只有他依舊神采奕奕,獨自先向前探路去。
而林文安的熱忱謙遜,最為人稱道,另一位天王邪天正曾說:「登山時吵架、抱怨、發牢騷,是常有的事,但我與文安兄攀登高山多次,從未見他情緒不穩或發牢騷、抱怨別人,而且常常做了晚餐,凌晨又爬起來做早餐,這種服務精神,許多年輕? H都不及。」
只因為一時的大意,體力透支而死於中雪山上,這對於愛山成癡、一年曾有兩百天在山上紀錄的林文安而言,無法如他所願:「我要爬山爬到八十歲才停。」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四大天王中,來自河北省的邪天正登山的時間最晚,但是卻是最早完成百岳壯舉之人。邪天正開始爬山時,年紀已經四十七歲,許多人到了這個歲數,都已經在考慮退休養老的問題,他卻從此縱橫高峰大山,足跡踏遍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兩百多座,其中光復後由他首登的山頭就有一百多座。
邪天正去年以八十五歲高齡,在老家天津過世;他在台灣近四十年的日子,都是孑然一身,山,可以說是他這段生命中最大的寄託。
要了解邪天正是怎樣的一個人,山界幾位好友的說法足資代表,蔡景璋說他:「人好!頭腦好!學問好!」丁同三也曾這麼形容他:「標準的北方人!吃得簡 單,再餓、再累,乾糧就能打發,細心、沈穩,在山中有穩定軍心的作用,是難得的登山夥伴。」在登山界,邪天正是出了名的「孤鷹」,爬山喜歡獨行,常常一個人雇了山胞就上山,一待就是兩三個星期,他曾經說:「爬大山,人多固然能互助,但是也有牽制之煩,無法盡興,而且,爬大山連峰,需時長、花費多,也不易找 到同伴。」
邪天正來台後在糧食局工作,工作之暇的時間和金錢,幾乎都花在爬山上,他喜歡長途縱走大山,一入山就要十幾天才能出山,在山上過年早? w是家常便飯。
喜好獨行與冒險涉足人跡罕至的深山,也讓邪天正吃過不少苦頭。最慘的一次,是民國五十三年,邪天正縱走中央山脈,計畫從台中水裡入山,由高雄六龜出山,結果天天下雨,又遇山洪暴發,他只和一位山胞同行,兩人一路摸索掙扎,連續在山裡奮鬥了二十多天,從高雄出山的時候,已是滿身泥濘、面目全非。
對於在台無親無故的邪天正來說,山是最能解他鄉愁的地方,他曾在民國六十年登山界盛事「中央山脈大縱走」擔任藍隊隊長時,寫下這樣的心聲:「在沈醉中,我從高山想到太空,想到海洋,想到隔海的遠方,不禁淒然。」相信這也是邪天正無數次孤立峰頂、遠眺故鄉時的心情吧。
邪天正不僅是登山高手,文章也寫得好,除了常在國內各報章雜誌撰寫有關山岳的文章,他還曾獨力辦了一分「大自然」雜誌,專輯探討與山有關的問題,可惜這分刊物出版兩期就不堪賠損而倒閉。
邪天正溫文儒雅、寬厚無私的長者風範,最為山界年輕一輩所稱道,他耗費心力和時間所完成的一套「台灣山脈稜脈圖」,曾引領著許多年輕的心靈進入台灣 高山,有人說過:「邪老讓人尊敬的,不只是他在登山上的成績,他薪火相傳、不計名利的胸懷,為我們建立了一個登山家的典範。」邪老的一! 生,這段話足以論定。
「校長」蔡景璋 領導有魅力
民國六十年代以前,台灣登山的人口極少,其中最赫赫有名的,要數「四大天王」。
蔡景璋、邪天正、林文安、丁同三,之所以被稱為山界四大天王,除了他們是登山界早期重要的開拓者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是台灣山界首先完成登百岳壯舉的四位先驅。
四大天王中,蔡景璋年紀最大,也最具領袖魅力,他個性豪爽開朗、言語風趣,所到之處,山友都為之風靡,今年年初他自美返國,一出現在山上,還引起不小的轟動呢。
今年已經八十七歲的蔡景璋,看起來只有六十多歲,對於這點,蔡景璋老早就習以為常,因為從他民國四十多年開始爬山以來,從來就沒有人猜對他的年齡,總是要少上十幾二十歲。
外表的健壯清朗,甚至自己的多子多孫(他有五男四女.二十多個孫子),蔡景璋全都歸因於:「爬山爬出來的!」
爬山雖然讓蔡景璋練就一身好體格,但也耗去他大半生的時間與金錢,他笑著說:「我爬山花的錢,夠買一棟房子!」在早期,台灣社會普遍窮困,人人忙於生計,像蔡景璋這樣把錢都耗在山上,很多人視之為「頭殼壞掉」,更有許多人認為他腳穿長靴、肩背背包與繩索、手持長杖的外觀,與怪物無異。
不過,蔡景璋可是對旁人的這些看法視若無睹,一得空閒就往山裡鑽,年輕時更是一年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都在山中奔馳,好在他是自己做生意,能夠挪出時間 攀大山、走百岳,蔡景璋對山的癡迷程度,他的孫女蔡文婷觀察入微:「阿公要是下雨天不能爬山,就在家裡拿著高山的等高線地圖,憑想像『臥爬』。」
在民國六十年以前,蔡景璋幾乎已爬遍了台灣的高山,他豐富的閱歷與領導能力,讓山友封他一個「校長」的尊稱,又因為他對台北附近的郊山無不熟悉,所以也有人稱他為「台北郊山電腦」。
蔡景璋不但熱愛爬山,興趣也廣泛,攝影、釣魚、打麻將,樣樣行樣樣精。在蔡景璋台北的老家裡,掛滿了他早年登高山的攝影作品,這些他當年冒著被查扣 相機的風險所拍下的高山照片,替台灣高山早期的形貌留下了最真實的證據,蔡景璋指著每一幅照片,隨口說出每座山的名字與逸事,他說:「我認識它們,它們也認識我。」
爬了四十多年山,連上玉山的次數都數不清了,蔡景璋對於山的看法是:「每座山都美,好天氣時,每座山都好,壞天氣時,每座山都不好。」所以,安全是蔡景璋四十年爬山的最高原則,他絕不獨行,也不冒險。
近十幾年來,蔡景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美國,含飴弄孫、釣魚訪友,偶爾回台,仍要上山走走,親近一下他畢生最愛的山岳;四大天王中,蔡景璋不僅是最年長的老大,同時也是最堅持到底的長青樹。
登山界的四大天王中,丁同三的年紀最輕,同時也是唯一至今仍然在台灣高山裡活躍的天王。今年七十歲的丁同三,這個月要去爬玉山,這將是他第一百零七次上玉山頂了。
在早期登山界,提起「老山羊」,可是無人不知曉,因為老山羊不但體力好、耐力佳,而且特別熱心,當年南部地區的登山活動,十次有九次都是由老山羊領隊當嚮導。
為什麼得到個老山羊的綽號?丁同三笑著解釋:「因為我體力好,膽子大,懸崖峭壁都不當一回事兒,就跟山羊一樣!」
其實膽子大,並不是冒險,而是因為心細、經驗夠,所以有本事能夠到人所不敢到之處,說起來,丁同三的山齡已經超過五十年,從十三四歲就開始爬山,十七歲就上了黃山。
丁同三爬山真是有他的本錢,不但從小爬山,經驗夠,而且體力耐力絕佳,他說自己是「能吃能睡能餓」,即使在山上不吃不喝兩天,照樣還是挺得住,能夠負重前進;而他負重的能力也是出了名的,三四十公斤的背包全不假他人,還幫別人背大桶的開水上山。
丁同三認為自己爬山的這分耐力,和早年抗戰時逃難很有關係,那時候為躲日本兵、土八路,走上幾天幾夜不吃不喝,是很家常便飯的事。
從大陸逃到台灣的丁同三,在學校裡當體育老師,寒暑假全在山上過了,他從民國五十二年開始爬大山,八年之內就完成百岳,是早期登山界中,以最短時間寫下百岳紀錄的人。
提起那段「瘋狂登山」的日子,丁同三說:「爬山爬到負債累累!」
早期爬山風氣不盛,幾乎所有登山的裝備都是舶來品,貴得不得了,另外;爬大山一去十天半個月,要準備的食物、雇請山胞費用,也都很可觀,丁同三說, 自己所有的收入全花在登山上面,而且因為喜歡攝影,當年洗一張彩色照片要台幣二十元,想想看,老師一個月薪水也不過兩三百元,丁同三怎能不負債?他說:「那時候在山上拍照,每按一次快門,都心驚肉跳!」
丁同三登山的歷史裡,也發生過好幾回驚險事故,有時是從山上滾下來七八十公尺,有時是從獨木橋上摔到溪谷裡,每一次,丁同三都以為自己要完蛋了,但是都能化險為夷、平安歸來,篤信天主教的丁同三認為,這都是老天保佑。
爬了五十多年山的丁同三,最喜歡台灣的南湖大山與大霸尖山這兩條路線,因為山多變化大,每一次去感受都不同,而這正是為什麼丁同三長期沈浸在登山之樂中的主要原因。
丁同三是真正喜歡山,像百岳,他前前後後已經完成三次,但是他說,他還要繼續去爬,因為「這是興趣,並不是為了紀錄而爬山」。
登山界前輩四大天王 遴選百岳列名單
提起「百岳」,就不能不提光復後的台灣登山界前輩邢天正、林文安、丁同三和蔡景璋,人稱登山界的「四大天王」,愛山登山,致力推廣台灣的登山活動。
當時,他們這一群登山同好,有鑑於台灣本島高山峻嶺,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多達兩百多座,遂選出其中的一百座稱「百岳」,並創立百岳俱樂部,鼓勵大家多爬山。
雀屏中選的一百座山,或因山形特別、或因山勢險峻,總有其特殊之處才被青睞,例如大霸尖山,不僅地質、地紋奇特,連陡峭如刀割的山形也是鬼斧神工。
南湖大山穩穩端坐的山容,有帝王尊貴之姿,環遶的雲霧,更為它增添雍容氣度與神秘色彩。
而台灣第一高峰玉山,在日據時代曾被日人更名為新高山,以締造日本國境內的最高峰新紀錄,山容秀麗,太陽照射如玉般高潔雅麗,更為廣大山友所推崇,至於中央尖山如金字塔般的尖頂,也教人嘖嘖稱奇。
這一百座高山中,又有一些大山因其山形山容等相似特性,被冠以同質暱稱,如「三尖」、「五嶽」、「十峻」、「九崇」等,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三尖五嶽」,指的是大霸尖山、中央尖山和達芬尖山﹔東嶽秀姑巒大山、西嶽雪山、南嶽北大武山、北嶽南湖大山、中嶽玉山。
多少年來,「百岳」一名始終是登山者的一個攀登目標,每攻下一座山頭,就有無上的喜悅。
相對於此,另一位登山推廣者林宗聖,近年來則推廣登「台灣百名山」活動,標榜的是台灣景觀特殊的山,不拘泥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高山、中級山或郊山都無妨,如七星山、火炎山等,對登山愛好者而言,這或許又是另一種登山的目標。
早期,台灣登山的風氣不盛,登山界的龍頭老大--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當時稱為省山岳協會),為了鼓勵大家一起來爬山,絞盡腦汁策畫了「五嶽俱樂部」及「百岳俱樂部」,希望設定具體的目標,激勵大家向高山邁進。
最開始的時候,先是成立五嶽俱樂部,仿照中國古代有名的五嶽,在台灣諸多名山高峰裡,選出最有代表性的五座山,分別是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北大武山與大霸尖山,定名為台灣五嶽,並且還設計了紀念木刻章,放在五座山的山頂上,供登頂的山友蓋章憑證。
民國五十五年成立的五嶽俱樂部,成立才不到四年,山岳協會又有了百岳俱樂部的提議,現任百岳俱樂部部長余世傑表示,由於當年攀登台灣高山的人,大多僅限於五岳三尖,登山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階段,為了突破,才有了百岳的構想。
提到百岳,就不能不提及策畫百岳的幕後大功臣--林文安。這位台灣登山界的奇才,為了選定百岳,花了好幾年的功夫,入山勘查路線、行程、沿線路況,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兩百多座,林文安幾乎都登過,而百岳,就是他從這兩百多座高山裡所「圈定」出來的一百座。
林文安的登山老搭檔蔡景璋回憶道,當年林文安為了選定百岳,真是非常辛苦,每一座高山,都要親自再去探勘試登一遍,回來還要整理資料地圖、訂定路線,最後再會同蔡景璋、邪天正、丁同三等山界大老,數度磋商斟酌,才告定案。
百岳俱樂部是在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五日,於花蓮的羊頭山山頂舉行成立大典,選在羊頭山也是別有深意的,因為羊頭山恰好是百岳中排名第一百的「老么」,而百岳俱樂部的首任部長,自然毫無異議的落在林文安的身上,只不過很遺憾的是,三年後,他竟然在中雪山發生山難去世,讓無數山友唏噓不已。
百岳俱樂部的成立,的確對台灣登山風氣產生了一定的刺激,至少在民國六七十年代,登百岳,成為登山界的一股熱潮,人人都以百岳為最高目標,而破百岳的人也挺風光,事蹟都會上報呢。
余世傑說,要完成百岳的壯舉,是需要體力、時間、金錢三方面的配合的,難度相當高,往往要數年才能完成,而其中若因外力因素很可能就半途而廢,只能完成三十岳、五十岳或八十岳,到目前為止,二十多年來,台灣登完百岳的人數不到四百位。
百岳俱樂部成立之後,一直有人對百岳的選定有爭議,認為有修定的必要,但是爭議歸爭議,百岳俱樂部仍然以林文安當初選定的百岳為標準,沒有更動,余世傑說:「這可不能隨便改,否則對於已經完成百岳的人來說,不是很不公平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