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探訪龍潭的小粗坑古道,很久沒來古道健行
,當季油桐花開,古道如雪,景色如畫。
經龍潭前往石門水庫,至台三乙公路10公里
處的叉路左轉,路口有崑崙藥用植物園區的
標誌; 左轉直行約三百公尺,遇叉路,取左
行,前進約百公尺,抵達「粗坑窯」。
「粗坑窯」是一處由陶藝術 家所經營的人
文藝術茶坊。停車於此,附近有茶園及小溪流。
「粗坑窯」往前走,就可看見前方水泥橋
旁的伯公廟。伯公廟名為「原佑福德祠」
,俯臨大粗坑溪。 廟於民國七十年
(1981年)改建,廟身新穎,只有廟前的
石製舊香爐,因長年風化而透露出古樸的
歲月痕跡。走過水泥橋後, 路旁有一新建
的油桐花觀景台,在此觀景,近處一片田
畦,遠處有山巒,綠意中幾許白叢,
油桐花正開。
龍潭小粗坑古道的半日遊, 因私人土地..
粗坑窯土地公廟前登入小粗坑的橋面被封閉了,
車輛無法進入,機車可過..我把機車騎入麻竹園旁
2017年桃園桐花季接駁車站牌...如下
觀景台旁有龍源國小製作的「小粗坑古道」
標誌。「小粗坑古道」,山界則稱為
「粗坑古道」。粗坑, 是當地的地名。
當地有大粗坑溪及小粗坑溪,古道沿著
小粗坑溪的溪谷而行,所以稱為
「小粗坑古道」。 小粗坑古道是日據時
代闢建的一條牛車道,粗坑、關西十寮
、竹坊、茅武督等地居民依賴這條道路
運送物資出入。 後來因興建石門水庫,
山區居民他遷,加上公路的闢建,
古道於是沒落。
油桐花開,古道如雪
早期是一條牛路,所以古道相當寬闊平緩,
走來輕鬆,林蔭泥土路上,佈灑著落葉;
古道臨溪, 沿途水流淙潺,氣氛幽緻,
隱約可見溪石間點點油桐落花。
漸行,油桐花蹤漸多,有的路段但見油桐花
灑落一地,有如冬日初雪,看見這麼多的
油桐落花。「油桐五月雪」
因為油桐花開,給古道添增不少詩情畫意。
見一朵朵油桐花在空中輕旋舞落,桐花落
地時,發出微微滴聲, 彷彿雨落之聲。
落地的桐花,花瓣依舊鮮芬,卻已歸塵土。
油桐花為何選在初綻之際,就忍離枝頭,
拋家路傍呢? 不忍踩踏落花,
則不知如何落腳前進。
古道後段的坡度漸陡,呈彎繞而上,泥土路
的小石塊漸多。約二十幾分鐘,抵達一間荒
廢的紅磚厝。 這裡應是牛車路的終點。之後,
古道由寬闊變為狹窄,無法行駛牛車,牛車
至此得改用人力負載接駁。山路陡上, 有架
設繩索供人扶持。幸好陡上路段不長,約六
、七分鐘,抵達了鞍部。這裡是小粗坑
古道的終點,
今天揹起重裝練練兼賞桐花...舒服
陡上路段不長,約六、七分鐘,抵達了鞍部。
這裡是小粗坑古道的終點,取右上小粗坑山‧
小粗坑山高度505公尺
拍完照即下山....巧遇龍潭山會山友長毛
大坪紅綠燈路旁大顆油桐花